曾侯乙编钟可以"旋宫转调",具体是如何操作的呢?甬钟的钟柄是活动的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09 03:28:45
据说是移动甬钟的位置,怎么移呢,甬钟的钟柄可以转动吗?
如何转呢?是转动整个编钟吗?还是编钟上的小凸凸?能说简单易懂点吗?

权威回答:
中国古代乐理术语,亦称“旋宫转调”。“旋宫”指的是:宫音在十二律上的位置有所移动,这时,商、角、徵、羽各阶在十二律上的位置当然也随之相应移动;“转调”指的是:由于曲调的主音由不同阶名的音来担任而造成的调式转换(中国古代乐理中“转调”一词的含义,不同于欧洲乐理“modulation”(译作“转调”)所指的含义)。
十二律中的任何一律,都可以作宫音,因此,宫音的位置(商、角等其余各阶的位置也相应地)就有12种可能的方案,这在中国古代称为“旋相为宫法”。每种调域选择方案称为“均”,如古音阶的宫音在某某律, 就把此七声律位总体称为“某某均”。如把十二律和五阶二变都按相生关系(而不按从低到高的音阶顺序)来排列,就会呈现极为简单的规律(表1)。中国古代不少乐律书籍中讲解旋宫方法时,却是按半音音阶或调式音阶从低到高的顺序来排列的,不但费解,而且有时发生讹误。
在古代旋宫理论中,唐代有“顺旋”、“逆旋”两种旋宫方式,宋代有“右旋”、“左旋”两种说法。为便于理解以下说明文字,可按下列图样制作圆盘,在内圆与外环之间剪开,使写有七声(五阶二变)的内圆能自由旋转。顺旋和右旋,就是“以十二律各顺其月旋相为宫”的方法。在古代雅乐祭祀活动中,随月用律,某月用某均,有一定的规矩。详述如下:十一月黄钟均。把圆盘内圆的“宫”字对准外环的“黄钟”,这相当于表1的方案1黄钟均所列的七调:即黄钟为宫,太簇为商,姑洗为角,蕤宾为变徵,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宫。
十二月大吕均。将内圆的“宫”字对准外环的“大吕”,
例如:逆旋和左旋,就是“以十二律旋相为声”,亦即从每一律在哪个月当哪个调式的主音这一角度来叙述旋宫的情况。如黄钟。参看表1第1纵列里的七声,每一声都有月份和均名。但按唐代宋代的旋宫理论表达顺序:第1次,让圆盘内圆的宫对准外环的黄钟,即为:“黄钟在十一月黄钟均为宫”;第2次,内圆左转两格,将商对准黄钟,即为:黄钟在九月无射均为商;如此圆盘的内圆每左转两格(第5次转一格)可依次得出:第3次,黄钟在七胰则均为角;第4次,黄钟在五月蕤宾均为变徵;第5次,黄钟在四月仲吕均为徵;第6次,黄钟在二月夹钟
均为羽;第7次,黄钟在十二月大吕均为变宫。至此, 盘内圆已循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将近一周。